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特稿

  • 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

    <正>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2025年01期 v.32;No.166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坚定信心攻坚克难 全力奋进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戴厚良;

    <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2025年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动员广大干部员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奋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2025年01期 v.32;No.166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新质生产力

  • 能源央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研究

    史丹;万宏;薛钦源;张震;

    能源产品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二重性,决定了能源行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能源行业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为科技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生产过程清洁高效可持续、绿色发展以及统筹发展和安全等特征。能源央企作为能源领军人才和新型劳动者的集聚中心、能源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应用主体,以及传统能源化工提质增效和新能源引领发展的主力军,是引领能源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行为主体。能源央企新质生产力主要表现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优化产业布局、革新生产力要素和提升经营绩效等。其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在于塑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要素优化跃升、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及夯实体制机制保障。

    2025年01期 v.32;No.166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全球CCUS产业集群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吕伟峰;王明远;高明;郜峰;贾宁洪;窦立荣;

    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集群分为石油公司碳源+油藏碳汇、工业碳源+油藏碳汇、工业碳源+咸水层碳汇3种类型,分别在CCUS产业探索、政策驱动、双效驱动三个阶段发展起来。全球CCUS产业集群项目具有碳源复杂、环节贯通、政策引导、模式创新等特点。基于国内外CCUS产业发展的对比,提出中国CCUS产业集群发展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发展全产业链高效低成本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区域性、跨行业的商业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等。

    2025年01期 v.32;No.166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能源央企创新联合体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巩在翔;王晓明;

    能源央企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能源产业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具备培育未来产业所需的科技与产业基础。2019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央企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各主体创新协同、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为发展未来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本文结合实践案例,从创新“资源-主体-技术-成果-生态-模式”角度总结创新联合体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提出组织、人才、资金、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旨在为创新联合体的稳健、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借鉴,推动我国未来产业迈向高速发展轨道。

    2025年01期 v.32;No.166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科技创新

  • 创新型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以中油测井地质研究院“五型”团队建设为例

    石玉江;万金彬;王谦;崔式涛;王中涛;高浩锋;

    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测井公司,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中油测井公司以地质研究院作为加快打造科技人才的试点单位,结合业务定位与工作实际,将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价值型、共享型“五型”团队建设紧密融入科技创新、产品打造、成果应用和市场创效等工作,初步实现了科研管理的集约高效,加速了技术的共享迭代升级,形成了丰富的解释评价产品,提升了解释评价人员综合能力,以卓越创新团队有力支撑了油气田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

    2025年01期 v.32;No.166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畅通海外合资公司科技创新渠道推动国家能源战略通道高质量发展

    张鹏;

    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高位,主要通过四大能源战略通道进口。推动国家能源战略通道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作为负责建设运营我国西北、西南两大能源战略通道的海外油气管道专业化公司,面对国际经营环境复杂变化以及在役油气管道设备老化等挑战以及日益增长的科技创新需求,通过凝聚股东间合作共识,推动合资公司完善体制机制,在合资公司搭建创新平台,强化科技布局和人才驱动等举措,积极探索激发合资公司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的路径,为国家能源战略通道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01期 v.32;No.166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数智化转型

  • 数字化赋能成品油销售企业落实环保责任的方法探索——基于数学模型强化储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管的实践

    张建民;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向绿色化、智能化加速转型,成品油销售企业作为能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与挑战,必须积极探索更好履行环保责任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数学模型与机器学习等数字化技术在储油库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赋能成品油销售企业环保工作对提高控排可靠性、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进一步奠定标准制修订的基础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为深化数字技术在成品油销售企业环保责任落实中的应用,需在提升技术体系适配性、优化研发资金筹措方式、建立人才梯队培养机制、完善政策机制协同性等方面持续发力。

    2025年01期 v.32;No.166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国际大型石油公司数字化人才引育实践与启示

    谌志远;

    数字化人才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近年来,石油公司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亟需引进培养大量高质量数字化人才。国际大型石油公司针对数字化人才,主要采取了技术合作、投资收购、设立研发中心等引进方式,以及自主培育、合作培育、学徒制等培育方式。当前,国内石油公司数字化人才缺口巨大,可参考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实践探索多种人才引育方式,注重项目实践和数字化人才培训,大力提升全员数字化素养,营造良好的数字化人才发展生态。

    2025年01期 v.32;No.166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砺剑赋能

  • 推广应用行动学习提升企业培训质效的思考

    那子纯;

    本文基于西方行动学习理论,结合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及中国石油干部员工教育培训的优良传统,在论述行动学习起源与在中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催化师与内训师对行动学习的重要性,并对相关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发展提出思考建议,旨在突破干部培训瓶颈,提升干部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5年01期 v.32;No.166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新时代石油企业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的思考——基于中国石油党校培训班的实践探索

    刘琛;时硕晨;刘浩;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基于中国石油党校培训班开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成果转化和学员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探讨关于新时代石油企业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的思考,为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借鉴。

    2025年01期 v.32;No.16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理论前沿

  •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魏崇辉;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内含于其核心要义、反映其时代背景、扎根于其学理渊源、呈现于其内在逻辑。梳理和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不仅为推动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而且有助于国际社会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路径。

    2025年01期 v.32;No.166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框架

    任保平 ;司聪;

    <正>新质生产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被全面而深入的部署后,党中央对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战略规划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逐步转变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并进一步落定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连续性变化实质上体现了二者在形成新质生产力中愈发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据此,需要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总体框架,以最佳融合质效激发科技与产业的创新合力,切实增强二者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承载与支撑。

    2025年01期 v.32;No.16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人工智能赋能科技发展模式变革

    刘益东;

    <正>人工智能(AI)大爆发将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巨大冲击,正在迅速改变科研的各个方面,引发AI科学革命,至少导致五个方面的深刻变革:一是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科研;二是学术带头人(PI)精英化;三是科研组织精约化;四是科研管理与科研产出考核精准化;五是科研以人为本、科技致善,科学从“现象-分析”二维升级到“现象-分析-价值”三维。

    2025年01期 v.32;No.16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锚定硬道理 锻造硬本领

    <正>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这是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石油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推进新时代油气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要紧紧围绕公司奋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部署,努力锻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本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彰显石油担当。

    2025年01期 v.32;No.16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